突破(三)
以下是Al Brooks博士关于突破第三课的中文要点总结:
震荡区间突破
区间突破的特征
- 价格突破已建立的震荡区间边界
- 通常在区间形成多次测试后发生
- 可能导致新趋势的形成
- 突破强度与区间持续时间和宽度相关
衡量区间突破可靠性的因素
- 区间宽度和持续时间:更宽更久的区间突破更重要
- 突破前的价格行为:动能积累和整理
- 突破K线特征:体积、收盘位置、大小
- 突破后的跟随强度:后续K线的表现
区间突破交易策略
- 预期突破:在区间边缘附近做突破方向
- 确认后突破:等待突破确认后顺势
- 突破后回测:等待回测突破位入场
- 假突破逆势:识别失败突破并反向交易
整理形态突破
常见整理形态
- 旗形:趋势中短暂的小反向通道
- 三角形:收敛的支撑和阻力线
- 矩形:横向窄区间整理
- 楔形:斜率递减的整理形态
整理形态突破的特点
- 通常沿原趋势方向突破
- 整理时间越短,突破成功率越高
- 整理幅度通常为前一波段的30-50%
- 形态大小常与后续移动幅度相关
整理形态的交易方法
- 识别形态早期提前布局
- 等待突破确认后入场
- 使用形态高度测量目标位
- 考虑反向突破的可能性(尤其是大型整理)
突破量度目标(MM)
基于形态的测量方法
- 矩形区间高度测量:突破方向延伸一个区间高度
- 三角形测量:从最宽处测量并投影
- 旗形测量:从旗杆(前一波段)高度预测突破后走势
- 楔形测量:至少回到楔形起点
突破后波段的投影
- 相等波段理论:突破后波段常与前一波段相当
- 对称目标:基于对称点的投影
- 斐波那契延伸:61.8%、100%、161.8%的投影
- 心理整数关口作为目标位
多重目标设定
- 第一目标:最近的支撑/阻力位
- 中间目标:形态测量目标
- 远期目标:前期关键高点/低点
- 分批获利策略:在不同目标位部分出场
实用交易策略
震荡区间突破实战技巧
- 区间边缘设置警戒线系统:在区间边缘上下设置警报,提前做好突破准备
- "突破区间三分法":将区间分为上、中、下三部分,根据价格位置制定不同策略
- 区间持续时间分析:通过统计图表分析区间持续时间,预测突破概率
- 高成功率区间突破筛选:选择区间宽度超过ATR三倍、形成至少7-10根K线的区间
整理形态交易的精确执行
- 形态识别检查表:创建形态特征核对清单,确保准确识别各类整理形态
- 基于形态的风险回报比计算:根据形态特点计算预期风险回报比
- 形态完成度评估:建立50%、80%和100%形态完成度的入场策略
- 针对不同整理形态的特殊策略:旗形早期介入、三角形等待突破、楔形关注极端
量度目标交易系统
- 目标达成概率分级:不同MM目标的统计成功率分析
- 基于目标距离的分批获利计划:制定阶梯式获利了结计划
- 结合时间与价格目标:设置时间+价格双重目标条件
- 多重形态测量的交叉验证:结合多种测量方法,寻找目标重叠区域